半夜三点,只听“咚”的一声,五个月大的孩子翻身从床上掉下来,伴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声,翟丽萍猛地回过神,放下手头正在修改的文稿,慌忙从书房座椅上起身冲向孩子睡觉的卧室……确认孩子无恙后,她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起来再次哄睡,担心孩子再从床上掉落,她心疼地将孩子抱在怀里,另一只手继续修改书稿,彻夜未眠……这是2019年年初的一天晚上,翟丽萍在工作时发生的一幕。在搞科研和教学的道路上,翟丽萍曾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遭遇。彼时,身为一名教师和妈妈,她披坚执锐,像一朵在寒风中绽放的玫瑰一样用坚韧和果敢直面困难,用倍于常人的付出诠释责任与担当。
翟丽萍是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,为人朴实、内敛、敦厚,做事踏实、认真。她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宁夏大学历史系,获历史学学士学位;2007至2010年就读于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,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;2010年至2013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,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。2014年至2019年,获批进入宁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,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,获得民族学博士后证书。

翟丽萍2014年进入我校,是政治与历史学院引进的第一位博士。2007年,翟丽萍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读研究生,从此开始了她的学术生涯。一进校,她的导师就让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《汉文文献中的党项与西夏地名、族名、人名、官名研究》,同时导师拿出许多待研究的课题,她凭着兴趣选择了西夏职官制度。通过此项目的研究,翟丽萍不仅确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,也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打好了基础。踏实、勤奋的她一头扎进学术研究领域潜心钻研。攻读硕士期间发表2篇学术论文,其中1篇是核心论文。她的硕士学位论文《西夏官僚机构及其职掌与属官考论》还获评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。读博期间,她继续对西夏职官制度相关领域进行研究,期间发表论文4篇,3篇核心,2019年由毕业论文修改完成的专著著作《<天盛律令>职官门整理研究》正式出版。
“这本书是对我硕博期间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。”翟丽萍说,“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讲《西夏史》这门课的时候,会讲一些比较前沿的学术动态,介绍一些相关研究的学者。有时也会讲自己最近探讨的问题,讲自己的研究体会,从而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,对做科研产生兴趣。”
为了进一步研究职官制度方面知识,获取新的研究方法,2014年至2019年,翟丽萍获批进入宁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,以《西夏官名汇考》为主要研究课题,出站时完成了13万字的研究报告。
出站后,主要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西夏官名汇考》的研究。该课题在全面搜集汉文、西夏文和西夏职官名称的基础上,主要研究传世文献中的西夏官名异译,从而系统的梳理文献记载混乱的西夏官名;夏、汉官名的对音与勘同,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,试图寻找夏、汉官名对应的规律。
然而,科研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翟丽萍也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难。《西夏官名汇考》项目于2018年立项,2019年她的二宝出生。此时,她要一边带两个孩子一边修改书稿《<天盛律令>职官门整理研究》,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,同时还要坚持上课。有一次,她趁着小宝刚睡着,在电脑上修改书稿。没想到小宝从床上翻身掉落,幸亏孩子没事。2019年12月,她带着小宝赴银川参加了博士后出站报告的答辩,获得了“民族学博士后”称号。博士后出站后,她继续做项目研究,每天将两个孩子安顿好,让他们在客厅玩,她则在书房做研究。

科研之路虽充满坎坷,但翟丽萍却能在困难中披荆斩棘、勇往直前,收获累累硕果。曾相继发表《近十年来黑水城汉文文书研究综述》《西夏蕃名官号异译考释》《2010年西夏学研究综述》《<续资治通鉴长编>人名标点勘误八则》《元代<故漕运同知粘合公妻逸的氏墓志铭>考释》《西夏官阶制度补考》等学术论文,曾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《汉文文献中的党项与西夏地名、族名、人名、官名研究》的研究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,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《辽宋夏金时期西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》等。2020年翟丽萍获评自治区高层次人才,2021年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,2022年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,2023年获评校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。
在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同时,翟丽萍也努力守护着自己的三尺讲台。身为一名师范院校的教师,她寓教于乐,始终认为立德树人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竭尽所能地用行动引导、帮助每一名学生,捧着一颗真心去指导他们。她担任《历史文献学》《西夏史》《中国社会生活史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。在教学过程中,翟丽萍发现学生在学习时不喜欢阅读繁体字和竖版古籍书目,不习惯古人阅读的方式,对古籍阅读有畏难情绪。为此,2018年恰逢历史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她向教研室提出增设《历史文献学》课程,这是历史学的基础课程。她鼓励学生要勇于阅读古籍,体会古人造字的意境,从而更好的释读文献、分析文献。为了搞好教学,让学生啃下古代历史这块“硬骨头”,加深学生对古文献的热爱,她想尽各种办法“逼迫”学生学习古代历史。她在给学生布置古汉语方面的作业时,将文章以PDF的形式发到学生群,让每个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,要求对里面不认识的字、词、语句进行注释,再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简单的考证,学生学完后还要再写一篇研究论文……
“力学如力耕,勤惰尔自知。但使书种多,会有岁稔时。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,要用强大的内心去面对。”面对学生读文献,翟丽萍总是勉励学生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。“沉下心,稳住气,只要熬过艰难困苦、玉汝于成的过程,一旦突破瓶颈,就会有收获。感觉到累是因为你曾经过于舒适。比如一天走一万步,有人觉得累,有人觉得轻松。但是如果天天坚持的话,哪怕走两万步也没关系。累是无底线的,但是一直坚持,丝毫不会疲惫。”翟丽萍经常对学生这样说。她将做科研吃苦耐劳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地传递给学生。学生也随着日积月累的学习慢慢地对古文历史产生了学习兴趣,获得感、成就感不断增强。

“翟老师严谨细致,做事持之以恒,是我非常钦佩和欣赏的人,也是我最希望能够成为的人。”“翟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关爱有加,一直认真负责,她是我们的良师,也是益友。”学生对翟丽萍这样评价道。平常工作中,同事也夸赞翟丽萍执着认真、吃苦耐劳。“我只是结合自己的长处和爱好,热爱做科研,尽职尽责做好教学工作,在保持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,不断坚持。”翟丽萍谦虚地表示,她始终相信,恪守承诺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。
三尺讲台守初心,四季耕耘育桃李。作为一名高校女教师,翟丽萍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育人初心,努力诠释着师者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职责,谱写着新时代女性在教学、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华丽篇章。